好文介紹

 

迎接新世紀的預言

千禧之母引領人類進入光的時代

在千禧年「引導之光」的護持下,地球經過2012
年12月21日──馬雅曆法伯克盾(baktun)週期
的變換日,進入了另一個新紀元。預言家
諾斯特拉達姆士(Nostradamus)和耶路
撒冷的約翰(Jean de Jerusalem)在他們
的預言中,都透露這樣的好消息。例如
,諾斯特拉達姆士在給密友的一封信表
示,一位新領袖將引導世界進入一個
長達千年以上、「充滿探索與蓬勃
發展的紀元」!而耶路撒冷的約翰
則預言在第3個千禧年的開始,
會有一位「新世紀之母」幫助
人類在靈性上有長足的進展!

在黃金9年(2012年)12月22日與「無上師電視台」工作人員的視訊會議中,清海無上師被問道:諾氏預言所形容的全球浩劫,看起來比近年來實際發生的還要嚴重。如果不是上天的慈悲,這些關於世界災難的預言是否就會成真?

師父回答:「原本是會成真的,但我們試圖阻止它發生,現在情況比較好了;原本會更嚴重的,了解嗎?所以才說預言看起來比實際情況更嚴重。他預言的並沒錯,但後來有一些人一直非常良善,所以大家合力阻止了一些原本會發生在地球和人類的世界性災難。不過最近在我們的雜誌中,有一篇文章是關於諾斯特拉達姆士的另一類預言,你們會看到在大篩選後,世界呈現較好的面貌。」

諾斯特拉達姆士的多數預言都寫成四行詩,為了避免當時官方可能的迫害,內容經常運用象徵、改寫字詞,以及雙關語等手法,使得預言更難解讀。例如他的四行詩集《預言》(The Prophecies)第2卷第28首就出現這類預言,詩中準確預言了未來將引領新紀元的明師名字。

 

先知姓氏的後半截
將會把戴安娜之日作為他的安息日:
他將四處奔波漫遊遠方
解救被奴役的人們

諾氏的拉丁文名字 NostradAMUS 後半截倒著寫就是「SUMA」,這個字以前常用來稱呼清海無上師(SU為Supreme,無上;MA為Master,師父)。

《預言》第3卷第94首,還描述這位新彌賽亞的神聖使命所帶來的輝煌成果,而這份神聖使命即是傳授即刻開悟以提昇人類意識:

500年後眾生將仰望此人,
他是其時代之光,
傳授頓悟法門,
令該世紀的人非常滿足。

 

清海無上師經由印心,將觀音法門傳給誠心渴望真理的人。「觀音」中文的意思是靜觀內在聲音的振動,包含觀內在的「光」與「音」。自古以來,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及靈修文獻中,都重複提到這種內在的體驗。而在印心時,你馬上可以聽到內在的聲音並看到內在的光,這種情況可以稱為「頓悟」或「即刻開悟」。「開悟」這個字即是指內在的光——上帝的光,祂的強度由微光到無數個太陽那麼亮。經由內在的光和音,我們才認識上帝。

另一位預言家耶路撒冷的約翰,是11、12世紀之間耶路撒冷聖殿騎士團(Knights Templar)的成員,他的預言詳細描述了許多當前的全球問題,如愛滋病、世界饑荒以及環境污染等,人們對他預言的準確程度感到相當震驚。可喜的是,他在預言中也描述了在世紀末的災變及戰爭後,第3個千禧年的未來世界美景:「人類在靈性上將有長足的進展,並再度尋回自身的偉大,同時也將學習如何彼此和平共處。」他的一些預言提及有一位女性將成為新世紀之母。我們相信他指的就是我們師父:

「……將有一位女性降臨,拿著權杖執掌大局,
(師父曾有一大段時間常拿著拄杖)
……她是這個千禧年之後的下一個千禧年之母。」
(2000年之後)
「這個千禧年之後的下一個千禧年, 將轉變成光的時代,
有愛、有分享、有夢想,

(我們分享財富給需要的人等等)
這些夢想將會成真。」

我們何其有幸,在這個黃金年代裡,能在慈愛、大能的師父帶領下,進入「充滿探索與蓬勃發展的紀元」,進入「光的時代」!然而誠如師父在與「無上師電視台」工作人員的視訊會議中的提醒:
「得救的地球可以為人類和其他眾生提供生存的環境,所以真的要好好珍惜這機會,我們必須要想清楚:如何能在地球上過著有價值的生活?如何真正下定決心讓人生在世的日子過得更美好?如何回報天國的恩慈?不是一直要求天國為我們做什麼,而是要反求諸己,能為這世界、為他人、為我們自己做些什麼,這樣才是正確之道。」


更詳盡的內容,請參閱本刊第108期、210期的報導,或連結以下網址:

◆諾斯特拉達姆士——偉大的預言
http://www.godsdirectcontact.org.tw/ch/news/108/p-2.htm
• 預言師父的名字
• 預言她的出生和開悟
• 預言她的慈悲
• 預言她的天飾設計
• 預言她的高尚教理和全球巡迴弘法
• 其他先知預言師父的出生

◆新世紀引導之光─新彌賽亞將引領和平繁榮嶄新紀元
(各國語文版本)
http://www.godsdirectcontact.org.tw/eng1/guiding_light/index.htm
◆千禧年之母
http://www.godsdirectcontact.org.tw/ch/news/108/p-3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