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中無甲子,尤其過慣了青山圍繞、白雲相隨、朝迎旭日、暮送斜陽、無憂無慮的規律生活,時間飛快得讓人來不及感覺它曾移動腳步,猛然驚醒,扳指一算,才發現自己已在山中度過三個寒暑。
想起剃度時,師父語重心長的說:「要記得自己為什麼來出家,不要以為剃個頭、出了家就安全。」當時,我感受師父滿滿的疼愛,自己在心裡跟師父說:「師父,我要做您的好徒弟。」雖然如今已無所謂的出家人,頭髮也日漸留長了!外表的改變,不足以讓人在意,但內心卻更珍惜、更渴望做師父的好徒弟。
想做師父的好徒弟,實在是因為自己真的喜愛山中的修行生活。工作完後,回到自己的帳篷,四周盡是隨風搖擺的蘆葦,除了幾隻來訪的白頭翁外,就只有自己了!閉起眼睛打坐,享受無比的寧靜和滿足時,內心總會想起師父;若是沒有師父,我是不可能知道,世界上還有這般美妙的境界。
求學時讀論語,當時曾經羨慕孔子的學生,能跟隨孔子四處遊學,接受孔子的因材施教,羨極古人得遇一位善解人性的聖者。記得有一段話是顏淵說的,他說:「孔夫子的道理,越仰望它就越高,越鑽研它就越艱深;剛看它還在眼前,一轉眼又到了後面,夫子一步步的教導我,先教我博學文章典籍,然後要我以禮約束自己的行為,我想停止不學也不可能。已經用盡我的才力,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面前,我想再往前追,卻又追不上。」
當時我無法體會,究竟是什麼樣的「道」?令人發出如此的感嘆,跟隨師父學習後,我才了解顏淵的心情。是師父讓我悟到,除了物質的追求之外,還有更奧妙的靈修領域,而師父就是道,師父的道理正是仰之彌高、鑽之彌堅,要學的實在太多,想停止不學也不可能。
師父有如一面鏡子,讓我看見自己的美麗,同時也讓我察覺到還有許多醜陋的角落有待改善,更不可思議的是,她賜給我反聞聞自性的體驗。我的人生充滿了學習和努力的目標,不再像從前,猶如一葉漂泊大海的孤舟,不知何去何從。
在聖經彼得前書裡寫到—「人生如草,榮美如華,草枯花萎,唯有主的道永遠常存。」昔日傳道的聖者,已遠去不在,感謝上帝,讓我遇到師父,我了解唯有經由師父的愛,我才能體會上帝的愛和恩寵。